教学科研能力与水平
中心现有人员101人,由四部分组成:专职实验教师50人、兼职实验教师42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6名、专职管理人员3名。中心注重队伍建设,核心骨干相对稳定。教学队伍中,副高以上职称占75%,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90%以上,年龄45岁以下人员比例超过62%。实验教学队伍人员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符合教育部的要求。
专职实验教师:主讲实验课程,并担任理论课程教学;开展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负责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等工作;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科研训练、实习实践、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
兼职实验教师:负责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参与实验课教学;参与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发和指导;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科研训练、实习实践、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
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实验课程的实验耗材采购、教学辅助及辅导工作;负责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维护、维修、管理以及报废工作;负责中心环境与安全等日常管理;负责教学标本库的建设和日常维护;主持或参与本科实验教学改革、开放实验项目;负责动员、引导、组织、策划、指导、保障本科生参与科研实验。
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负责实验课程的教务教学安排、实习实践基地的协调运作、实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实验室建设与规划等工作。
◆ 培优情况
中心十分重视教师的师德和教风建设。中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教师上课的仪表、语言有详细明确的规范,不仅要求实验教师要熟悉课程理论前沿,也要求熟悉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技术、手段的新方法,并运用于实验教学。同时,在实验选课系统中建立师生沟通渠道,增进师生相互了解,经常以问卷调查方式听取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学校与学院设立两级专家听课督导制度,每学期末学生参与对教学工作的民主测评,有效实行质量监督。
中心目前已具有很强的师资队伍,大多数实验教师都具有多年从事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与海岸科学专业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同时,中心还坚持对新进年轻老师的岗前培训,以课堂观摩为主,课下帮带为辅,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尽快进入教学角色,并对其在教学方法、技巧上面提供不定期的指导,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2013年,何建国教授被聘为教育部水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孙晓明教授被聘为教育部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翟伟教授担2013年新奥门31999第十届理工科本科教学督导员,梁业恒老师获得新奥门319992013年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二等奖。
各类名师和部分杰出人才(排名不分先后,不含兼职教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何建国、殷克东
★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何建国、孙晓明、栾天罡
★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何建国、孙晓明
★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孙晓明
★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何建国、吴加学、栾天罡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王江海
★新奥门31999“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殷克东、夏斌、龚文平、吕宝凤、易梅生、来志刚、陈保卫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郭长军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获得者:杨丽华、刘镇、郭长军
◆ 能力和水平
中心实验教学队伍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强,实验教学水平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应用实践,广泛参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因此是一支在在教学、科研、技术方面有较强能力的队伍。
新奥门31999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签署共建海洋学院战略合作协议,2008
新奥门31999海洋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立,2008
新奥门31999博士后流动站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创新实践基地建立,2009
水产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立,2009
与国家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湛江)共建广东省海产品安全教学科研基地,2009
与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签署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2009
与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签署联合办学协议,2009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获准更名,2009
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建成,2010
新奥门31999博士后流动站广东水利创新实践基地建立,2010
与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共建广东省河口水利工程实验室,2010
与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政府签署现代渔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2011。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建立,2011
新奥门31999海洋学院上海新拓仪器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实验室建立,2011
与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共建河口水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011
承办2011年全国“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广州),2011
承办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华南赛区活动(珠海),2011
举办第一届新奥门31999海洋科技文化节(珠海),2012
与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签署《海洋与渔业技术合作框架协议》,2012
海洋微生物功能分子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2012
新奥门31999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2
承办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华南赛区活动(珠海),2012
海洋科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第九轮广东省重点学科——优势重点学科,2012
新奥门31999海洋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珠海),2012
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水平评估中位居全国第四,2013
主办“第七届矿床模型与找矿勘查国际研讨会”(广州),2013
举办第二届新奥门31999海洋科技文化节(珠海),2013
南海资源开发与保护2011协同创新中心揭牌,2013
举办“珠江河口三角洲演变与沉积动力过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广州),2013
承办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华南赛区活动(珠海),2013
与美国麻州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签署《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协议》,2013
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联合研究与推广中心建立,2014
举办第三届新奥门31999海洋科技文化节(珠海),2014
南海资源开发与保护2011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广东省认证,2014
海洋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列入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计划,2014
主办首届粤港澳台海洋科学大学生暑期联合夏令营,2014
海洋科学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4
◆ 承担的教改和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对外交流
近年来,承担11项教改项目,获得教学改革经费资助35.5万元,指导学生科研项目20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奖励10人次。中心实验教师共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59项、到账科研经费达1.17亿元。中心的非常重视教学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如:中心的实验训练项目有80%是教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实验中心的科研项目大多来源于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环境、海岸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实际需求任务,同时,还积极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验教学,应用于服务珠海市。
自2009年起,中心作为珠海市生物学会会长单位(龙天澄教授、吴玉萍教授先后担任该学会会长),与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合作,承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珠江口水域海洋哺乳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项目;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管理与施工人员进行保护中华白海豚培训,开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华白海豚系列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共举办培训班18期,共培训学员1839人次
自2011年起,中心在珠海市斗门区推广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成果,为斗门区提供生物防治、对虾生态绿色养殖、低污染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支撑。同时,中心通过开放实验平台、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等形式,为斗门区培养各类渔业科技人才。此外,中心还围绕珠江口区淡水与泥沙资源、航道整治、港口建设、海洋工程、污染物扩散、盐水入侵、防洪等环境资源问题,依托扎实的研究成果向社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中心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共享实验教学和管理经验,取长补短。近五年来,已与美国麻省大学达茨茅斯分校、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柯柏斯克里斯提分校、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海洋技术部、美国乔治亚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高雄新奥门31999海洋学院、香港科技大学等12所著名研究机构实现互访机制的常态化,面向全球开展实质性的学生联合培养、教学科研合作。先后有80多人次作为访问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互派学生,接待境外来访100多人次/团次。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2011年11月承办2011年全国“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在新奥门31999举行,国内外30多个机构200多位代表出席;2013年01月主办“第七届矿床模型与找矿勘查国际研讨会”,在新奥门31999举行,国内外40多个机构220多位代表出席;2013年05月,在国际矿床成因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n the Genesis of Ore Deposits)上,孙晓明教授当选为新一届执委和秘书长;2013年05月,在新奥门31999举办“珠江河口三角洲演变与沉积动力过程”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心坚持国际化发展策略,开拓国际视野,培养领袖气质。已启动美国麻州大学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每年选派本科生至该校交流学习;定期开展粤港海洋科学大学生联合夏令营活动;聘请国际知名教授开设海洋模型、全球变化与海洋地质等国际课程,目前已来华授课/讲学15人次。本科学生每学期均有机会选送到美国麻州大学、台湾新奥门31999、台湾成功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交换学习。